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亿盛资产
给巴洛克珍珠加上翅膀、尾巴、眼睛等零部件,畸形珍珠成了有个性、有角色的IP形象,有的像财神爷,有的像美人鱼……因为“爆改珍珠”,77岁的@珍珠奶奶何仕珍在抖音上走红,“小怪兽”系列也成为直播间的爆品,一天售出几千件,单日销售额能达到几十万元。如今,@珍珠奶奶已收获近160万粉丝,短视频和直播也让传统珍珠工艺通过创意再造焕发新生。
何仕珍的故事正是平台经济赋能女性就业的鲜活注脚。今年6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抖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抖音平台整体带动就业机会超6455万个。其中涵盖众多女性从业者,她们活跃于短视频创作、电商卖货、才艺直播等领域。从全职宝妈到残障女性,从乡村农妇到银发群体,平台正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重塑女性就业的价值逻辑,开辟出一条从“灵活就业”到“职业认证”的制度创新路径。
打破边界:低门槛开启多元就业新可能
“塑料做的只能叫饰品,但珍珠做的可以叫珠宝。”屏幕中的何仕珍开蚌手法娴熟,时不时爆出金句。20世纪70年代,她就开始进入珍珠产业积累手艺,从母贝培育到开蚌取珠、再到珍珠首饰的制作工艺,作为企业创始人,何仕珍对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曾深度参与。
除了用创意内容撬动生意,何仕珍和孙媳妇还拍摄了一系列珍珠打假的科普内容。不少粉丝都是在“珍珠奶奶”的直播间里,从零开始认识珍珠、学会买珍珠、爱上戴珍珠。经过一年的内容积淀和粉丝积累,2021年,珍珠奶奶专场直播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
何仕珍的故事印证了报告中提到的“银发就业激活效应”——平台通过降低就业门槛亿盛资产,使大龄女性突破传统职场的年龄限制,将生活阅历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稳定就业。
“不同于传统平台的‘零工思维’,抖音通过内容创意激活了多元职业场景,比如探店主播、非遗传承人、乡村文旅策划师等新角色,形成了‘一人就业带动团队协作’的集群效应。”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室主任陈云指出,平台就业已从早期“量的扩张”转向“质效并重”。
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程学艳是拥有三个孩子的“全职宝妈”,同时也是一名美食推荐官。她经常四处寻访当地好店,为店铺拍摄视频、做团购、增加热度。
“像这样一份三合一空气年糕,只要两块八毛八哟。年糕稍微油炸后,每个都鼓得胖乎乎的,再搭配上鸡柳薯条三合一,简直就是王炸组合。”程学艳运营的抖音账号叫@农村小妹探店,视频中的她正在安利大家到店享用美食。
在临泉县,有两三百名普通宝妈和程学艳一样,在带娃之余和空闲时间探探店、剪剪视频、发发抖音。“虽然我的粉丝数不是很多,但每个月能带来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这让程学艳特别知足,这份时间自由的工作,让她既能照顾好三个孩子,还能充实提高自己。“探店这件事不是只有几百万粉丝的大博主可以做,我们这种普通的人,只要用心,也可以做。”程学艳感慨道。
报告显示,全职宝妈占从业人员样本的8.21%,她们借助灵活时间兼顾家庭与创收。除此之外,银发女性突破年龄限制,通过内容创作重返职场;乡村女性组成绣娘团队,依托非遗技艺实现居家就业……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通过低门槛的特性,为不同身份的女性提供就业机会,拓宽了女性的就业边界。
激活潜能:数字化驱动女性创业转型亿盛资产
“很多女装店铺只做到L码,说是L码其实是M码。”抖音达人@鸭嗓明明120斤的吐槽道破千万女性的穿衣困境。在传统电商领域,大码女装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优质商家难以从竞争中突围,而短视频与直播时代的到来,正为女性商家打开品牌化升级的新路径。
“90后”创业者清清十几年前入行电商,兼任客服时频繁收到“160斤能穿吗”的咨询,由此发现大码女装的商机。2010年,她创立云妃秀并将尺码拓展至5XL,覆盖体重200斤的女性。2019年,为寻找更多目标客群,云妃秀入驻抖音电商。直播电商与大码女装的契合度极高——图文时代消费者需靠模特图和尺码表想象穿着效果,而短视频和直播中,140斤以上的真实模特展示、实时互动咨询,让云妃秀的退货率比行业低至少20个百分点。清清通过短视频提前曝光商品,根据点赞评论调整设计,“做好品质,80%~90%的用户就会留下来。”从白牌到品牌,云妃秀在抖音完成蜕变。
同样的转型也发生在东莞制鞋企业老板@东莞佩佩身上。原本依赖线下批发商的她,2022年春节在抖音直播间推销德国训练鞋,单日收获数千笔订单。如今她已成为当地头部主播,月销数万双鞋子,更致力于打造自有品牌,实现从传统制造商到创新型企业的转变。数据显示,抖音平台90%以上为中小企业,2024年超200万中小商家借直播实现生意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瑜指出,抖音的社交属性与动态信息传递能高效营造情感共鸣,“沉浸式场景和限时促销刺激消费冲动,更破解了中小企业获客难题。”为扶持中小企业,抖音电商推出降低保证金、免费流量扶持等政策,“产业成长计划”提供的数据分析服务,帮助商家精准定位中西部下沉市场。这种轻资产创业模式,让女性创业者仅凭创意与供应链能力即可切入细分赛道。
“我们卖的是让大码女性摆脱身材焦虑的自信。”清清的感悟,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女性创业的深层价值——平台不仅提供就业机会,更通过“兴趣驱动、技能变现”的机制,让女性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成为社会观念变革的推动者。从“找货卖”到“造品牌”,抖音以技术普惠激活女性创业者的潜能,让每个商业灵感都有机会转化为可持续的事业,这既是就业形态的革新,更是社会价值的重塑。
普惠赋能:平台经济助力就业均衡与权益保障
31岁的刘霞冰是广西钦州灵山县人,“灵山竹编”闻名遐迩,远销海外,曾经是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2008年金融危机后,灵山竹编也受到冲击,日益凋零。父亲说这是夕阳产业,但一次次走出平南镇的刘霞冰,总是一次次尝试走回来。
2019年的一天,她的直播间突然涌进很多人,一直在刷猫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霞冰对着设计的样品编织,没想到竹编猫窝一炮而红,订单排到两个月后,每天都能卖出一两百个。回乡后历经多次创业,刘霞冰的第一个爆款商品终于出炉。
围绕宠物用品模式,猫包、猫窝、猫隧道……刘霞冰陆续上线了诸多周边产品。村里的手艺人重新拾起篾条,人力就这样被重新利用起来。如今,刘家人竹编已带动当地六百多名手艺人上岗增收,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灵山竹编”。一个曾经的夕阳产业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朝阳。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表示,短视频直播为返乡创业就业提供机遇与事业兴趣结合点。他认为,抖音平台为有志者打造了事业引导和兴趣变现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意识。
与此同时,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去中心化”特征正在丰富中国就业市场的区域版图。通过技术赋能与流量扶持,平台将就业机会输送到传统经济体系的“神经末梢”,推动区域发展从“虹吸效应”转向“辐射效应”。
在各地“村超”流量的加持下,原本赋闲在家的嬢嬢们组成了绣娘团队,坐在家门口利用闲置时间做出展现非遗绣艺的作品,并出售给全国各地,获得翻了几倍的订单;由王小娟、伍玉、陈英三位平均艺龄超40年的女戏曲演员创办的“三花”川剧团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如今依靠抖音探店达人们的线上种草,3个多月卖出2.5万张票,不仅带动了演员们的收入提升,也使得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了川剧。
当刘霞冰的竹编猫窝销往全国,当各地网友赶来“三花”川剧团听戏,数字技术不再是加剧区域差距的变量,而是促进就业均衡的催化剂亿盛资产,它让每一个具备创意与热情的个体,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坐标,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
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